[1] |
梅啸寒, 张琴, 王雅芸, 吴欣松, 刘景彦, 赵家宏, 王武学.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扶杨油层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2): 328-338, 358. |
[2] |
冉建斌, 张艺山, 李海银, 陈佳, 李文阁, 邢红阁, 代瑜. 吐哈盆地葡北地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效果[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4): 725-737. |
[3] |
郑孟林, 田爱军, 杨彤远, 何文军, 陈磊, 吴海生, 丁靖.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5): 907-917. |
[4] |
唐文斌, 徐胜林, 陈洪德, 陈安清, 梁杰, 肖冬生.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部地区喀拉扎组一段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2): 345-354. |
[5] |
郑孟林, 王毅, 金之钧, 李京昌, 张仲培, 蒋华山, 谢大庆, 郭忻. 塔里木盆地叠合演化与油气聚集[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6): 925-934. |
[6] |
王君, 楼章华, 朱蓉, 何钰, 朱振宏, 王同军, 钱月红.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现今地层水化学与油气运聚[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4): 449-455. |
[7] |
王伟明, 赵旭, 孙计文, 段胜强, 王洋, 王贵磊, 闫旭, 田伟超. 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关键参数确定方法——以吐哈盆地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2): 258-265. |
[8] |
聂明龙, 吴蕾, 孙林, 高安虎. 阿姆河盆地查尔朱阶地及邻区盐相关断裂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6): 803-808. |
[9] |
李爱荣, 王维喜, 武富礼, 赵靖舟, 张惠.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三角洲长4+5和长6油气聚集模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5): 667-671. |
[10] |
徐义卫. 济阳坳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孔店组油气成藏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3): 352-359. |
[11] |
朱秀香, 吕修祥, 王德英, 张杰.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走滑转换带对油气聚集的控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4): 476-482. |
[12] |
吕丁友, 杨明慧, 周心怀, 魏刚, 刘乐, 李春霞, 郑晓凤.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潜山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4): 490-496. |
[13] |
张宗峰, 查明, 高长海.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区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成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3): 268-274. |
[14] |
张仲培, 王毅, 云金表, 周波, 赵泽辉, 郑孟林. 塔中地区断裂不同演化阶段对油气聚集的控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3): 316-323,315. |
[15] |
李亚林, 王成善, 黄继钧. 羌塘盆地褶皱变形特征、定型时间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3): 283-289,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