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齐军, 邓铭哲, 张晨雨, 单帅强, 倪春华, 王斌. 中国含油气盆地不同构造样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4, 45(3): 609-621. |
[2] |
许红, 张威威, 季兆鹏, 王黎, 王晴, 苏大鹏, 雷宝华, 杨艳秋. 东海陆架盆地大春晓油气田成藏动力学特征及成藏模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1): 1-11. |
[3] |
计智锋, 李富恒, 潘校华, 石磊, 吴义平, 侯平, 罗东坤, 郭瑞, 杨紫. 海外在执行勘探项目风险-价值综合评价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6): 990-996. |
[4] |
苏复义, 周文, 金文辉, 邓虎成, 刘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成藏组合划分与分布评价[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4): 582-590. |
[5] |
张光亚, 赵文智, 王红军, 李洪辉, 刘磊. 塔里木盆地多旋回构造演化与复合含油气系统[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28(5): 653-663. |
[6] |
王国力, 吴茂炳.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勘探方向[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26(3): 366-369. |
[7] |
蔡乾忠. 横贯黄海的中朝造山带与北、南黄海成盆成烃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26(2): 185-192,196. |
[8] |
杨威, 魏国齐, 王清华, 肖中尧.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及其形成的含油气系统[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25(3): 263-267. |
[9] |
宋国奇. 成藏理论研究中的系统论——从“含油气系统”谈起[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24(2): 111-115. |
[10] |
熊利平, 焦大庆, 刘铁桩, 马芳侠. 伊宁凹陷二叠系含油气系统评价[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23(3): 298-299. |
[11] |
顾惠荣, 贾健谊, 叶加仁. 东海西湖凹陷含油气系统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23(3): 295-297. |
[12] |
贾庆素, 周庆凡. 塔北地区含油气系统[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23(1): 103-106. |
[13] |
王运所, 姜舒文, 廖家汉, 史小川, 王英. 莘县凹陷下第三系含油气系统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22(3): 256-260. |
[14] |
张抗. 中国21世纪初期石油工业展望[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22(2): 95-99. |
[15] |
刘蕴华, 周海民, 熊保贤, 李永林, 何会强. 南堡凹陷的含油气系统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4): 364-365,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