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2-12-25
    前沿探索
    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
    刘池洋, 赵红格, 杨兴科, 王锋
    2002, 23(4):  307-313.  doi:10.11743/ogg20020401
    摘要 ( 1142 )   PDF (8637KB) ( 7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典的前陆盆地的概念可定义为:形成于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状展布的不对称冲断挠曲盆地。此定义包含了前陆盆地的分布位置和地壳性质、动力学机制与发育时限、平面展布、剖面结构以及相应的沉积建造等主要特征。但前陆盆地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单元的位置在不同演化阶段是变化的;其规模和形态及含油气性也差别较大。以盆地所处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为基础,将前陆盆地分为周缘前陆盆地、弧背前陆盆地和分裂前陆盆地三类。前两类为基本类型。中国中西部一些造山带周缘的压性盆地,总体具有前陆盆地的结构、变形和沉积特征。根据其形成的动力来源、发育时限和主要特征,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盆地类型列出,命名为陆内前陆盆地。与弧背前陆盆地和周缘前陆盆地相并列,并对应于板块构造演化历程中的大洋消减、大陆碰撞和陆内缩短三个不同性质的聚敛阶段。前陆盆地的确定依据和研究内容主要有:(1)构造属性;(2)发育时限;(3)盆山耦合;(4)区域背景;(5)原盆面貌;(6)演化过程;(7)沉积响应;(8)纵向分区等。在确定前陆盆地时,应注重该类盆地的共性;在研究时,应突出具体对象的个性。

    油气成藏动态预测
    赵重远, 张小会, 任战利, 靳久强
    2002, 23(4):  314-320,342.  doi:10.11743/ogg20020402
    摘要 ( 741 )   PDF (9766KB) ( 7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成藏动态预测法,将油气成藏过程涉及的地质因素和作用分别称为可见系统和不可见系统。前者为烃源岩、输导层、区域盖层和圈闭组成的成藏要素格架;后者为在前者之中运行的烃源岩生烃作用、初次及二次运移作用和油气向圈闭充注的成藏作用。油气成藏动态预测法以成烃期烃源岩或近烃源岩输导层的构造图为基础,结合相应图件按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的过程,分析和预测可能形成油气聚集的构造或非构造圈闭分布的地区。同时,根据成藏期后沉积盆地沉降和构造作用是否引起原生油气藏的变化,绘出油气成藏预测图或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图。如果后期变化显著,则须绘制烃源岩或近烃源岩输导层的今构造图,同分析图比较,以分析原生油气藏保存的现状和预测次生油气藏形成的位置。

    地震道反演面临的问题与进展
    马劲风, 许升辉, 王桂水, 高乐
    2002, 23(4):  321-325.  doi:10.11743/ogg20020403
    摘要 ( 735 )   PDF (5976KB) ( 7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常规叠后地震道反演技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用中,很难获得准确的结果。从地震道反演的主要技术环节来看,造成地震道反演错误或解释陷井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噪声、假设条件、子波提取、时深转换、低频分量、约束条件等方面。Patrick Connolly提出的弹性阻抗(elastic impedance)的思想,改进了反射系数垂直入射假设的错误,巧妙地将AVO问题与地震道反演相结合,将地震道反演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适合常规叠后资料的、非零炮检距纵波资料的广义弹性阻抗(generalized elastic impedance)模型不仅包含波阻抗,还包含了纵横波速度等岩性信息。进一步发展纵波与转换波弹性阻抗的联合反演,能更准确地获得纵横波速度信息,还能获得流体饱和度及渗透特性的信息,是地震反演发展的最新方向

    油气空间
    吐-哈盆地侏罗系油藏煤成油问题的讨论
    柳益群, 冯乔, 郝建荣
    2002, 23(4):  326-331.  doi:10.11743/ogg20020404
    摘要 ( 794 )   PDF (6697KB) ( 8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侏罗系油藏因处于富含煤系的地层中而被认为是煤成油藏。中二叠统和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腐泥煤以及中上三叠统烛藻煤富含壳质组和腐泥组,生油潜能极高;下中侏罗统腐殖煤富含镜质组和惰质组,生液态烃能力较差。生烃组合分为烛藻煤深湖相泥岩和腐殖煤烛煤浅湖相泥岩两种类型。生物标记化合物显示出侏罗系原油富藿烷、贫萜烷,甾烷图谱呈“V”字形,表明以细菌和低等水生生物生烃为主,与二叠系湖相泥岩和腐泥煤生物标志化合物图谱相似;而侏罗系腐殖煤则显示富萜烷、轻烃化合物极少,甾烷图谱呈反“L”型特征,表明以高等植物生烃为主,生油潜能极低。侏罗系油藏是以二叠系、三叠系及下侏罗统湖相泥岩、烛藻煤为主要油源的混源型油藏。

    聚丙烯酰胺类堵剂的堵水机理实验
    孙卫, 杨生柱
    2002, 23(4):  332-335.  doi:10.11743/ogg20020405
    摘要 ( 793 )   PDF (4803KB) ( 8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真实砂岩孔隙模型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类化学堵剂在储层孔隙中以优先选择封堵大孔道为主,堵剂进入孔道后的粘度变化为:大段塞低粘度、大段塞高粘度和小段塞高粘度。封堵机理及堵效产生过程表现为:孔道表面的吸附水膜机理凝胶网状絮凝体动力捕集机理物理堵塞粘弹封堵效应。另外,在相同堵水条件下,甲叉基聚丙烯酰胺(PHMP)与粘土复合堵剂更适合于大孔道和裂缝性储集层的化学调剖堵水,而PHMP与TP-920膨胀颗粒复合堵剂适宜于对大孔道大裂缝的封堵。

    泥质岩裂缝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
    张金功, 袁政文
    2002, 23(4):  336-338,347.  doi:10.11743/ogg20020406
    摘要 ( 768 )   PDF (4391KB) ( 1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国内外发现的绝大多数泥质岩裂缝油气藏都分布在以暗色泥岩及页岩为主的生油岩中,常富含有机质、钙质或硅质矿物,其有机碳丰度一般为1.0%~20%,有机质类型多样,镜质体反射率多在0.5%~1.3%。构造裂缝、超压微裂缝和成岩收缩缝是主要裂缝成因类型。盖层主要为裂缝不发育的泥岩、膏岩、盐岩等。圈闭类型主要为背斜圈闭及单斜圈闭。由于大量的油气残留在生油岩中,所以,泥质岩裂缝油气藏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

    流体包裹体中气体碳同位素测定新方法及其应用
    陈孟晋, 胡国艺
    2002, 23(4):  339-342.  doi:10.11743/ogg20020407
    摘要 ( 706 )   PDF (4321KB) ( 7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热爆裂法和真空球磨法提取流体包裹体中CO2和CH4等多种气体,以灵敏度较高的Delta S仪器测定其碳同位素值。由于热爆裂法产生CO影响CH4碳同位素测定,而真空球磨法不会改变气体的性质,因此,真空球磨法提取的气体反映真实古流体的性质,测定的碳同位素值比较可靠。采用该种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储层方解石脉中包裹体的烃类气体进行了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烃类气体δ13C1分布在-2.673%~-4.360%,δ13C2分布在-2.253%~-2.580%,δ13C3分布-2.141%~-2.626%,其组成具有上古生界天然气的特征,并与下古生界天然气差别较大;推测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期有两期,早期可能主要以上古生界煤型气来源为主。

    Ro反演的盆地热史恢复方法与相关问题
    陈刚, 赵重远, 李丕龙, 任战利, 阎汉杰, 刘爱永
    2002, 23(4):  343-347.  doi:10.11743/ogg20020408
    摘要 ( 802 )   PDF (5662KB)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同一盆地不同深度的镜质体反射率(Ro)是盆地所受热流密度变化的反映。因此,可通过建立盆地的古热流、古地温及镜质体反射率模型来反映盆地演化历史。但是,Ro在多旋回盆地中存在多解性及不可逆性。所以,在用Ro进行盆地反演时,应从原始盆地恢复入手,最大限度地挖掘可靠的Ro资料;为了克服Ro的不可逆性及可掩盖性,可将lgRo-H剖面进行分段综合解释,对于被不整合分隔的沉积层,分段求取平均Ro值作为该段的Ro值,对于突变的lgRo-H曲线,则应注意局部火山活动的影响,剔除异常值;另外,盆缘露头及浅埋区的Ro资料则主要用于说明盆地演化早期的古地温场特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今水动力分布特点
    王震亮, 朱玉双, 耿鹏, 高胜利, 孙明亮
    2002, 23(4):  348-352.  doi:10.11743/ogg20020409
    摘要 ( 697 )   PDF (5269KB) ( 9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包括西部隆起和玛湖凹陷的西侧,构造比较复杂。通过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参数、储层实测压力、压实和泥岩超压、流体势分布等多个方面的资料,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水动力场的发育特点。不同层系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显示了各自不同的水动力分布特点,识别出重力水流较强、深浅层水交替频繁的地区:石炭系为红山嘴乌尔禾一带;二叠系为克拉玛依和夏 40井附近;三叠系为克 114井、风1井及乌尔禾处;侏罗系则为白碱滩百口泉。从砂岩实测压力看,侏罗系和石炭系基本保持静水压力,三叠系和二叠系在一定深度下则会出现一定幅度的超压,平面上,玛北、夏子街等地超压发育。利用压实曲线计算出泥岩的异常压力,超压的起始深度为1800~2300m,对应的层位差别大,厚层泥岩的欠压实对压力的贡献较大。根据二叠系和三叠系水头分布,认为现今水动力场主要表现为压实流,在盆地边缘的一些构造高点或断裂处,则发育一定程度的重力流或大气水流。

    黄骅坳陷徐杨桥-黑龙村潜山带逆冲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陈清华, 刘池洋, 李琴, 王书香
    2002, 23(4):  353-356.  doi:10.11743/ogg20020410
    摘要 ( 796 )   PDF (4059KB) ( 5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研究区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解释出了数条逆冲断层,重点分析了黄骅坳陷徐杨桥 -黑龙村潜山带逆冲构造的分布、几何特征、成因及发现逆冲构造的意义。这些逆冲断层具有切割深、断距大、剖面宽度大的特点。徐杨桥-黑龙村潜山带逆冲断层形成于燕山早期,郯庐断裂左行走滑是断层形成的主要动力。

    风化店中生界火山岩油藏特征及油源
    罗静兰, 张成立
    2002, 23(4):  357-360.  doi:10.11743/ogg20020411
    摘要 ( 724 )   PDF (3828KB) ( 6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骅坳陷风化店中生界火山岩油藏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粗面英安岩、粗面岩及少量英安岩和粗面安山岩。火山岩可分为火山喷发相(包括火山爆发亚相和火山溢流亚相)及火山沉积相两个岩相带。位于不同岩相带的储层其储集物性不同,火山爆发亚相是最有利的储集层段。火山岩所处的古地貌位置对其储集性也有较大的影响,位于古构造高部位及转折部位的火山溢流亚相熔岩的上部是理想的油气储集层段。有机地化研究显示,火山岩原油样品与孔店组二、三段泥岩抽提物的TIC图谱和饱和烃图谱十分相似,原油甾烷和藿烷也与孔店组二段泥岩抽提物相似,因此,沧东坳陷中的烃源岩及火山岩上覆地层下第三系孔店组二段泥页岩为火山岩油藏的主要烃源岩。断裂为油气的运移起了输导作用。

    反转构造盆地裂缝特征——以松辽盆地大庆三肇地区为例
    张莉, 岳乐平, 杨亚娟, 王秀娟
    2002, 23(4):  361-363,367.  doi:10.11743/ogg20020412
    摘要 ( 736 )   PDF (4316KB) ( 7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辽盆地主要经历了伸展构造期和反转构造期。伸展构造期主要形成一组近NS向的拉张破裂裂缝和两组斜交共轭剪裂缝。反转构造期主要形成NE,NW向两组共轭剪裂缝和一组近EW向的横张裂缝。盆地东部生长断层的活动到青山口组末期才基本结束。由于生长断层活动期间泉头组三段、四段尤其是青山组的沉积物基本处于塑性状态,因此构造裂缝不发育。伸展期形成的裂缝由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成岩作用,裂缝多被方解石充填,有效程度低。进入反转构造期后,盆地内储层已经成岩,在挤压作用下形成了构造裂缝。因此,三肇地区的构造裂缝主要是在反转构造期形成的。

    阿尔奇公式与储层孔隙结构的关系
    李秋实, 周荣安, 张金功, 吴汉宁, 李学森
    2002, 23(4):  364-367.  doi:10.11743/ogg20020413
    摘要 ( 954 )   PDF (3721KB) ( 7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陕141井区上古生界山2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和岩电实验资料的研究,认为阿尔奇公式中的电阻率因素F不但与储层孔隙度、孔隙的曲折度有关,而且与储层的孔喉比有关,当孔隙度一定时,孔喉比越小,F值越低;地层电阻率指数n值的大小主要受储层孔喉比的影响,当储层为孔喉比等于 1的管状孔时,n等于1,值最小。孔喉比越大,n值越大。其原理是当孔隙饱含油时,不仅导电体截面减小,而且导电体长度增加。

    大兴断裂分段性研究
    赵红格, 刘池洋
    2002, 23(4):  368-371.  doi:10.11743/ogg20020414
    摘要 ( 769 )   PDF (4750KB) ( 8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冀中坳陷大兴断裂具有分段性,且各段特征存在差异。根据大兴断裂展布方向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北段(NNE向)、中北段(NE向)、中南段(近EW向)和南段(近NS向) 4段。各分段断层的结构、形态、伴生构造、活动时间及对沉积作用的控制等都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中,NE走向段对整个廊固凹陷的构造特征具控制作用。各段的结合部位,构造特征各具特色。大兴断裂作为控制凹陷的边界大断层,在早第三纪相同的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其形成演化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米兰科维奇旋回的确定
    张小会, 赵重远
    2002, 23(4):  372-375.  doi:10.11743/ogg20020415
    摘要 ( 754 )   PDF (4042KB) ( 1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天体轨道周期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被广泛地记录在沉积地层中。自然伽马曲线很好地反映了气候变化引起的地层旋回。消除高频干扰和低频趋势以后,自然伽马曲线可以用来分析地层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对鄂尔多斯盆地陕 15井中延长组按油层段进行系统分析,得出陕15井由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在9.6~18.75m之间;地轴倾斜和气候岁差周期引起的旋回层厚度在1.18~6.82m之间。各油层组的沉积速率变化在7.8~14.2cm/ka之间。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藏的成藏期次
    任战利, 冯建辉, 崔军平, 任来义
    2002, 23(4):  376-381.  doi:10.11743/ogg20020416
    摘要 ( 717 )   PDF (6340KB) ( 5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储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油气藏饱和压力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的测试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成藏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30.4~18.4Ma间,相当于东营馆陶组沉积早期,是天然气藏最为主要的形成时期。此阶段大部分对应于27~17Ma的剥蚀期,因地层剥蚀压力减小,有利于天然气成藏。第二阶段为2Ma以来(相当于第四纪)。这一阶段一方面是已形成气藏的调整,另一方面是二次生成天然气的继续注入。杜桥白地区天然气藏形成期总体上具有层位越新、成藏时期越晚,层位越老、成藏时期越早的特点。相比而言,杜寨地区天然气成藏较早,桥口白庙地区成藏相对较晚。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储层非均质性
    党犇, 赵虹, 周立发, 隗合明, 顿铁军
    2002, 23(4):  382-386.  doi:10.11743/ogg20020417
    摘要 ( 875 )   PDF (4756KB) ( 5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兴隆台油层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以上、下层系的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为特点,上层系岩石相组合以不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下层系岩石相组合以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岩屑砂岩,较上层系分选性差、颗粒粗。宏观非均质性以储层砂体发育不均及物性变化大为特点。垂向上,上层系单砂层厚度小、砂层频率高、砂岩密度小;下层系单砂层厚度大、砂层频率低、砂岩密度大。平面上,上层系分东、西两个砂体,且东砂体相对发育,向上逐渐连为一体;下层系砂体分布开阔,但向上面积逐渐缩小,且东厚西薄。上层系的储层物性较下层系好。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明显,且层间非均质性较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自下而上逐渐增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

    苏里格庙气田碎屑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富集规律
    李文厚, 魏红红, 马振芳, 屈红军, 刘锐娥, 陈全红
    2002, 23(4):  387-391,396.  doi:10.11743/ogg20020418
    摘要 ( 658 )   PDF (6907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山 1、山2段和石盒子组盒 8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砂岩、砂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其成分成熟度较好,结构成熟度中等,并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等成岩作用,发育次生溶蚀孔、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晶间孔。根据物性参数、毛管压力曲线及孔隙组合关系等,将苏里格庙地区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研究发现,辫状河和曲流河河道砂坝、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区内天然气的有利储集相带,并控制着高渗储层的分布,分选好、石英含量高、粒度较粗的石英砂岩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基础,次生孔隙的发育是形成高渗储层的关键。

    三塘湖盆地晚二叠世芦草沟组孢粉组合
    尹凤娟, 刘洪福, 华洪
    2002, 23(4):  392-396.  doi:10.11743/ogg20020419
    摘要 ( 732 )   PDF (4975KB) ( 7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为一套以灰色泥岩为主的浅湖半深湖相沉积。泥岩中产丰富的孢粉化石,计有 26属 28种。经研究表明,芦草沟组孢粉组合是以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蕨类植物孢子含量很低为特征。Cordaitina,Hamipollenites,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StriatopodocarpitesAlisporites等花粉在组合中占主导地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芦草沟组的地质时代属晚二叠世早期;孢粉颜色反映当时的古地温应为 60~110℃,有机质演化属低成熟阶段。

    南泥湾油田钻井岩芯古地磁学初步研究
    杨斌谊, 吴汉宁, 李学森, 吕建军
    2002, 23(4):  397-401.  doi:10.11743/ogg20020420
    摘要 ( 746 )   PDF (5326KB) ( 10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退磁处理可有效分离次生粘滞剩磁(低温分量)和原生剩磁(高温分量)。粘滞剩磁方向应与现今磁场方向一致;原生剩磁方向应与岩石沉积时的磁场方向一致。利用这一原理,通过矢量合成可确定钻井岩芯的原始方位。由于磁性矿物受当时磁场作用往往呈定向排列,导致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反映了岩石的磁组构特征。磁组构主要表现了岩石沉积组构,因此,可通过磁组构研究岩石沉积的环境信息,确立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展布方向。南泥湾油田近期所钻探井中岩芯的古地磁定向和磁组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砂体的展布方向即水流方向为近EW向。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角洲沉积与成岩作用
    刘林玉, 柳益群, 李文厚, 邸世祥
    2002, 23(4):  402-405,414.  doi:10.11743/ogg20020421
    摘要 ( 793 )   PDF (5740KB) ( 10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三间房组沉积时,凹陷北部因地形较陡,发育扇三角洲;凹陷南部因地形较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碎屑岩复合体在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非常发育,是其沉积主体。三间房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凹陷北部扇三角洲前缘碎屑岩体以机械压实作用为其主要特征,溶蚀作用微弱,碎屑岩体在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改造下,原生粒间孔大部分消失,成为低孔低渗的致密储集体;凹陷南部辫状河三角洲以自生矿物的胶结作用和不稳定组分的溶解作用为特征,由于刚性物质含量较高,因而虽经机械压实作用,但却保留了较多的残余粒间孔,碎屑岩体在溶蚀作用的改造下,成为物性良好的储集体。

    焉耆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藏的关系
    袁政文, 全书进, 乔桂林
    2002, 23(4):  406-409.  doi:10.11743/ogg20020422
    摘要 ( 795 )   PDF (4016KB) ( 9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焉耆盆地油田水有CaCl2和NaHCO3两种类型,矿化度为5.5~73.2g/L,呈正向水化学剖面特征,具明显的分区性:CaCl2型主要分布于宝浪苏木构造带的宝北区块的北部地区;NaHCO3型则主要分布在宝南、本布图、种马场区块及宝中区块的部分地区。油田水中有机质丰度均较低,多数在2×10-6以下;有机酸含量很高,一般为2546×10-6~5148×10-6;酚含量一般为0.12×10-6~4.63×10-6。已证实盆地存在自由交替带、缓慢交替带、阻滞带3个水文地质带,北部保存条件好于南部,中部好于盆地边缘。

    综述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的几点进展
    蒲仁海
    2002, 23(4):  410-414.  doi:10.11743/ogg20020423
    摘要 ( 738 )   PDF (5249KB) ( 1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断裂活动和湖盆基底下降会造成湖面下降,湖平面变化时,对深陷带和陡坡带的水深及沉积物类型影响不大,因此湖平面相对变化主要表现在缓坡带。由于断陷湖盆往往具多物源特征,同期 4~6级层序单元沉积时不同位置的可容空间的变化类型不同,因而可出现进积、加积和退积 3种垂向序列,这会给钻井小层对比带来困难。并非湖盆边缘处处发育粗粒沉积相,粗粒沉积体系仅仅发育在主河口附近。潮湿气候条件下,粗粒沉积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中;干旱气候条件下,粗粒沉积物较易发育在高位期沉积中。平面上粗粒沉积体系最发育的地区是轴向带。湖平面的变化是构造沉降的大旋回和气候波动的小旋回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