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2-28
    油气地质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低渗透-致密砂岩大油田成藏模式
    赵靖舟, 白玉彬, 曹青, 耳闯
    2012, 33(6):  811-827.  doi:10.11743/ogg20120601
    摘要 ( 1332 )   PDF (2734KB) ( 1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中将致密油藏定义为储层致密、只有经过大型压裂改造等特殊措施才可以获得经济产量的烃源岩外油藏,其绝对渗透率约小于2×10-3 μm2,孔隙度约小于12%。以往普遍认为,致密油藏属于连续型油气聚集,为非常规油气之一类。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三叠系延长组中、下组合主要为致密和近致密砂岩油藏,其成藏模式既非以往认为的典型的常规岩性油藏,又非典型的连续型非常规油藏,而是介于常规与非常规油藏或连续与不连续型油气聚集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文中称之为准连续型油藏或油气聚集。它主要具有以下成藏特征:①油藏大面积准连续分布,无明确边界;②大面积生烃,高强度充注;③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④圈闭介于常规圈闭与无圈闭之间,为非常规圈闭;⑤油、水分异差,无明显边、底水;⑥油藏压力系统复杂,且多具负压异常;⑦油气运移聚集主要为非浮力驱动,近距离运移成藏;⑧油藏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烃源和储层控制,构造影响小;⑨保存条件好,油藏变化小;⑩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模式的提出,预示着这类油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传统的地质研究和勘探思路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塔中Ⅰ号坡折带顺西区块顺7井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马安来, 金之钧, 李婧婧, 朱秀香
    2012, 33(6):  828-835.  doi:10.11743/ogg20120602
    摘要 ( 1356 )   PDF (1116KB) ( 8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塔中Ⅰ号坡折带顺西区块顺7井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获得了凝析油与天然气。凝析油具有饱和烃含量高、芳烃含量低、非烃沥青质含量低的特点,饱芳比和非沥比分别为13.51和18.50。凝析油Pr/Ph比为1.16,庚烷值和异庚烷值分别为33%和3.8,为高成熟凝析油。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由于成熟度较高,藿烷系列基本消失,三环萜烷以C19三环萜烷为主峰。凝析油具有较重的碳同位素,全油碳同位素值为-29.6‰,与公认的寒武系生源的塔东2井原油具有相近的碳同位素值,因而凝析油可能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顺7井天然气为湿气,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仅为-51.7‰,与TZ45井奥陶系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相近;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值分布呈现正碳同位素序列。该天然气的来源可能为上奥陶统烃源岩。

    广西崇左柳桥地区上二叠统礁灰岩中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
    邱振, 王清晨, 贾望鲁, 韦恒叶, 彭平安
    2012, 33(6):  836-844.  doi:10.11743/ogg20120603
    摘要 ( 1252 )   PDF (2258KB) ( 9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西崇左柳桥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灰岩中普遍发育沥青,沥青主要充填于生物礁内的溶蚀孔洞和裂隙中,其次在生物体腔内。研究区内上二叠统沥青的成熟度较高,H/C原子比一般小于0.1。对崇左柳桥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灰岩中的沥青和大隆组的硅质岩、硅质泥岩等进行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综合对比其所含直链烷烃、萜烷、藿烷、甾烷和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这些上二叠统沥青源自大隆组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来源于泥盆系烃源岩。

    镇泾地区延长组八段低渗岩性油藏形成过程动态分析
    李潍莲, 刘震, 王伟, 潘高峰, 赵舒, 张健
    2012, 33(6):  845-852.  doi:10.11743/ogg20120604
    摘要 ( 1201 )   PDF (1395KB) ( 10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地揭示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八段(长8段)低渗砂岩岩性油藏的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在该区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成岩作用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长8段岩性油藏动态解剖,确定储层孔隙度、圈闭形成期次、烃源岩地层压力及石油充注动力窗口等成藏要素的演化特征,综合分析油藏的动态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成藏期早白垩世中期长8段储层孔隙度为20%,成藏后储层逐渐致密化到现今12%,具有先成藏后致密的特点;长8段岩性圈闭形成于晚侏罗世,持续发育至今,圈闭形成早、发育时间长;成藏期长7段烃源岩内部地层压力达22 MPa,早白垩世末增加到35 MPa,压力系数达到1.5,至新近纪逐渐演化为正常压力;石油充注动力大,充注动力与阻力的压力差达15 MPa,充注动力窗口从早白垩世持续到新近纪末期,持续时间长。各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决定长8段低渗岩性油藏的形成,其中成藏期砂岩物性和充注动力是成藏主控因素。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上奥陶统烃源条件
    黄继文, 顾忆, 丁勇, 贾存善
    2012, 33(6):  853-858,866.  doi:10.11743/ogg20120605
    摘要 ( 1329 )   PDF (1167KB) ( 8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已有大量钻井揭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对钻井样品烃源条件系统分析表明,上奥陶统特点是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以腐殖-腐泥型为主。塔河南地区上奥陶统镜质体反射率为1%左右,烃源岩不发育,基本不具备形成规模油气的烃源条件。塔里木盆地北部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具有既可能是烃源岩又可能是储层的双重特点,常规的油-岩对比可能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油-油对比。文中采用了两种油-岩对比方法,以岩心直接抽提物及经抽提处理后的热模拟产物分别与原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塔河原油与上奥陶统烃源岩基本没有源属关系,上奥陶统烃源岩直接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原油与岩心热解模拟产物之间,而原油与上奥陶统岩心热解模拟产物则主要表现为差异性。新的油-岩对比方法在研究思路上解决了上奥陶统作为储集层与烃源岩于一体、不能直接进行常规油-岩对比的局限性。

    渤中凹陷古近系石南断层活动性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
    王冠民, 庞小军, 张雪芳, 刘占博, 刘博奥
    2012, 33(6):  859-866.  doi:10.11743/ogg20120606
    摘要 ( 1225 )   PDF (1747KB) ( 1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渤中凹陷石南地区古近系钻遇井稀少及烃源岩分布、储层类型及展布、油气的运移及油气藏类型模糊等问题,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数据,结合沉积背景,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详细研究了古近系石南断层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断层活动性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古近系石南断层活动性呈"弱—强—弱—强—强—最弱"的变化特点;沙河街组三段及东营组三段、东营组二段沉积期断层活动性强,是烃源岩发育期,而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二段、东营组一段沉积期断层活动性弱,是储层发育期,且东营组二段沉积期为强烈拗陷期,发育了大型的远源三角洲前缘沉积,亦是较好的储层发育期;断层活动性强的位置形成断层-背斜油气藏与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层活动性弱的位置形成岩性油气藏及断层-岩性油气藏。

    层序与储层
    塔东地区英东2井寒武系-奥陶系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王东, 王国芝, 刘树根, 丁代淑
    2012, 33(6):  867-876.  doi:10.11743/ogg20120607
    摘要 ( 1237 )   PDF (1573KB) ( 9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分析了英东2井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围岩及裂缝中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示踪流体的形成期次、来源,划分流体充注的时序关系,探讨流体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进而对油气动态保存条件进行探索性评价。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存在3期外来壳源富锶流体,其中第一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为0.710 8,第二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介于0.709 8~0.710 0,最晚一期为来自地壳深部的热液流体,其87Sr/86Sr比值为0.713 8。3期流体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均起到了破坏性作用,但晚期热液流体在对储层改造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最早一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具有相对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随后两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不再具有保存油气的能力。流体地球化学示踪为动态了解英东构造带乃至整个塔东地区深部流体活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孔隙结构参数在普光气田的初步应用
    张汉荣, 孙跃峰, 窦齐丰, 张婷婷
    2012, 33(6):  877-882.  doi:10.11743/ogg20120608
    摘要 ( 1422 )   PDF (1041KB) ( 1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除了岩层的孔隙度外,孔隙结构的差异会使地震波速度的分布变得复杂,以致于影响速度-孔隙度模型的准确性。文中介绍了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命名的孙氏模型及孔隙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孔隙结构参数是描述孔隙结构对地震波速度产生影响的新的岩石物理参数,可以用于刻画不同的孔隙空间类型,可以将速度-孔隙度一元关系改善为速度-孔隙度-孔隙结构参数二元关系。孔隙结构参数也可以表征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将孔隙度-渗透率一元关系改善为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参数二元关系,为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预测提供了理论模型,使地震尺度上用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表征储层成为可能。该方法在普光气田的初步应用效果良好。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
    尤丽, 李才, 张迎朝, 甘军, 刘景环
    2012, 33(6):  883-889,899.  doi:10.11743/ogg20120609
    摘要 ( 1197 )   PDF (2194KB) ( 9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沉积矿物学和岩石学等方法,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对珠海组储层物性影响明显。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大于5%时,储层物性随其含量增加明显降低。砂岩薄片鉴定结果显示,珠海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和类型横、纵向呈明显规律分布。胶结物含量珠海组一段和二段高于三段,南断裂带高于凹陷中心。胶结物类型以中期铁方解石和晚期铁白云石胶结为主,发育部分菱铁矿和白云石,局部发育早期连晶方解石。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且一定程度受淡水影响明显,其物质来源表现为长石的溶解和粘土矿物的转化为其形成提供丰富的钙来源,钙质有孔虫的溶解也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

    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钟大康, 周立建, 孙海涛, 姚泾利, 马石玉, 祝海华
    2012, 33(6):  890-899.  doi:10.11743/ogg20120610
    摘要 ( 1274 )   PDF (2734KB) ( 1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及孔渗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屑类型及含量、云母类矿物含量及碎屑颗粒粒度对成岩作用影响最大。大量泥岩、千枚岩等塑性岩屑的存在降低了岩石的抗压强度,在埋藏过程中易被挤压变形,形成假杂基充填堵塞孔隙;碳酸盐岩、中酸性火山岩等易溶岩屑的存在则可增强岩石的可溶性,利于溶蚀孔隙的形成。云母类矿物在孔隙水的参与下水化析出钾离子造成碱性环境,降低了石英的稳定性,促进了石英的压溶与缝合线的形成;另一方面云母蚀变后析出的硅铝铁成分在石英与长石颗粒周围形成绿泥石膜胶结,在粒间孔隙中形成高岭石与含铁类矿物胶结,降低了孔隙度和渗透率。颗粒粒度主要控制砂岩的抗压性和胶结强度。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小型缝洞及其充填物测井识别
    田飞, 金强, 李阳, 张宏方, 张文博
    2012, 33(6):  900-908.  doi:10.11743/ogg20120611
    摘要 ( 1286 )   PDF (1777KB) ( 13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河油田是以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油藏为主的古生界海相大油田,洞穴和其周缘的裂缝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由于数量众多,小型缝洞成为缝洞型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小型缝洞可以在露头、岩心和成像测井上识别,但在非取心和非成像测井段还不能有效识别,影响了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利用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标定常规测井信息,优选出5个洞穴敏感参数和3个裂缝敏感参数,建立了塔河油田小型缝洞归一化加权识别函数,并利用DEN-VshRLLD-Vsh交会图版识别出了洞穴充填物类型:碎屑充填物、垮塌角砾岩和化学充填物。识别效果与岩心及FMI成像对比,洞穴符合率超过81%,裂缝符合率超过82%,洞穴充填物识别成功率超过84%,基本满足了小型缝洞识别要求。利用此方法对塔河油田117口井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该方法也适用于洞高在0.5 m以上的缝洞及充填物识别,并提高了识别精度,为精细研究古岩溶缝洞型储层提供了新方法。

    致密砂岩地震预测在水平井轨迹设计中的应用
    许杰, 董宁, 朱成宏, 刘俊洲, 陈天胜
    2012, 33(6):  909-913.  doi:10.11743/ogg20120612
    摘要 ( 1248 )   PDF (1847KB) ( 1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一段(盒一段)属于典型的辫状河道沉积,砂岩较厚,气层分布存在着较强的非均质性,气藏的水平井开发难度较大。为了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甜点"钻遇成功率,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盒一段辫状河道沉积相展布规律及沉积特征,提出了综合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地震波形分析、AVO含气检测及地质统计学反演等地震预测成果设计水平井轨迹的技术方法。其中,AVO负梯度异常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等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为大牛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层序地层理论和有效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结合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甜点"钻遇成功率的理想途径。

    黄骅坳陷板桥油田板桥油层沉积特征及演化
    宋璠, 苏妮娜, 侯加根, 杨少春, 朱春艳, 张瑞香
    2012, 33(6):  914-922,943.  doi:10.11743/ogg20120613
    摘要 ( 1235 )   PDF (2142KB) ( 9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板桥油田板桥油层沉积时期是黄骅坳陷断陷活动最强时期,湖盆迅速扩张使得盆地可容空间远大于沉积物补给,在油田的北区、中区形成了典型的深水重力流水道沉积,而南区受古地貌控制发育浅水滩坝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及测井相研究,在该区共识别出8种沉积微相。其中,重力流水道包括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侧翼和水道漫溢微相,滩坝沉积包括坝主体、坝侧缘、内缘滩和外缘滩微相。受湖盆扩张、沉积物源、古地貌及古气候等多种条件控制,垂向上沉积规模逐渐减小。沉积末期重力流水道仅在北区发育,弯曲分叉现象明显;南区滩坝沉积消亡。该区沉积特征及演化的精细研究,为进一步调整开发井网奠定了基础。

    低渗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与应力敏感性耦合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吉尔地区下石盒子组八段下亚段为例
    何江, 付永雷, 沈桂川, 朱晓燕, 伍启林
    2012, 33(6):  923-931.  doi:10.11743/ogg20120614
    摘要 ( 1227 )   PDF (2297KB) ( 9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渗油气藏主要采取衰竭式开发,地层压力得不到补充,储层的应力敏感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吉尔地区下石盒子组八段下亚段为例,依靠详细的井下地质调查、岩心精细描述、系统取样配套测试及室内比对分析等方法,对岩石学特征与应力敏感性耦合关系进行精细解剖,发现目的层位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其次为硅质石英砂岩以及少量岩屑砂岩。样品采用CMS-400型高压孔渗分析仪测试,初始渗透率普遍偏低,应力敏感性中等偏强,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岩石组分中,柔性岩屑和基质硬度及稳定性低,在外力作用下易变形、破碎和位移,其含量与应力敏感性呈正相关关系。碎屑石英、刚性岩屑及石英、铁绿泥石等胶结物硬度和稳定性高,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弱,其含量与应力敏感性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岩类因岩石学特征差异间接导致应力敏感性不同,在开发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级别的生产压差求得油田的最优产能。

    川东北碳酸盐岩气藏岩石渗透率变化实验
    赖枫鹏, 李治平, 郭艳东, 蒋双泽
    2012, 33(6):  932-937.  doi:10.11743/ogg20120615
    摘要 ( 1280 )   PDF (647KB) ( 10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应力变化是一个三轴方向上的综合应力变化,传统的应力敏感性实验与地层真实情况存在较大误差。为了研究超高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渗透率与有效应力的关系,针对实际井获取的岩心,设计了不考虑岩石中孔隙流体压力的三轴应力变形实验和考虑岩石中流体压力的变形实验方案,推导了由三轴应力实验数据计算渗透率变化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川东北碳酸盐岩超高压气藏岩石渗透率变化与有效应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有效应力条件下,考虑孔隙中流体压力时渗透率下降幅度更大。3号岩心有效应力达到50 MPa时,无因次渗透率下降幅度为57.48%。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岩心,使用考虑岩心中流体压力的变形实验能更好地获取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对于天然裂缝不发育的岩心,使用不考虑岩心中孔隙流体压力的三轴应力实验能更好的获取基质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对比国内外异常高压气藏,认为研究区气藏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较强。实验研究为气藏科学、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保障。

    油气开发
    蒸汽驱改变井参数的重力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高倾角区为例
    姜艳艳, 杨军, 陈迪芳
    2012, 33(6):  938-943.  doi:10.11743/ogg20120616
    摘要 ( 1116 )   PDF (1130KB) ( 9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蒸汽驱汽窜现象是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以辽河油田齐40块65井组高倾角区为例,由于密度差的原因,注入油层中的蒸汽具有上浮的趋势,具有高倾角的油层将加剧这种汽窜现象,导致产量下降。17-028井组含油饱和度数值模拟图分析表明,油层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下倾方向底部。从而可得出3种调控方案:新井挖潜、重组井网和重力驱油。通过方案作业指标对比,仅通过调整注汽参数实现的重力驱油方案操作简单,无任何作业工作量。综合评价认为,重力驱油方案为最佳调控方案。该方案可在地层中产生一致的、向下的压力梯度,实现蒸汽向下移动。确定技术后对其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注汽井参数。预测结果表明,当上排井注汽干度为30%时,中排井注气量下降20%;下排井注汽量下降50%时,莲Ⅱ油层高倾角地区采出程度可达7.4%。经现场试验,此项技术可以使汽窜现象减缓,油汽比提高,在油田开发中为可行方案。

    技术方法
    概率法储量计算在CLFS项目中的应用
    李洁梅, 谭学群, 许华明, 张鹏
    2012, 33(6):  944-950.  doi:10.11743/ogg20120617
    摘要 ( 1085 )   PDF (1188KB) ( 10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蒙特卡洛模型进行储量计算,承认储量参数具有不确定性。鉴于各地质参数本身的随机性特点,将其视为以不同概率在实数域上随机取值的随机变量,较好地掌握参数的取值范围。同时,结合CLFS项目储量计算实例,按照SPE标准,详细分析了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参数的取值方法,包括含油面积、孔隙度、有效厚度、饱和度和原油体积系数等多个储量参数。确定了各个参数的取值范围,求出了各个参数的P10,P50和P90值。最终的储量结果是一个储量范围,涵盖了从保守到乐观的估值范围,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了油田储量状况,为油田的勘探开发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降低了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决策的风险。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中英文目录
    2012, 33(6):  0-0. 
    摘要 ( 1436 )   PDF (308KB) ( 7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