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2-28
    油气地质
    烃源岩与原油中轻馏分烃的对比——以胜利油田东营、沾化凹陷为例
    王培荣, 徐冠军, 张大江, 肖廷荣, 任冬苓
    2013, 34(1):  1-10.  doi:10.11743/ogg20130101
    摘要 ( 1149 )   PDF (1399KB) ( 9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密闭球磨粉碎、加热解析、氦气吹扫、冷阱捕集在线分析装置,研究烃源岩中分散有机质的轻馏分烃C5—C13的化学组成。对胜利油田东营、沾化凹陷10块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和其抽提物的饱和烃组分,及15个该地区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5—C13轻馏分色谱分析和饱和烃色-质分析,然后通过岩-油nC6nC9轻馏分对比及油-油轻馏分对比和分类,结合岩、油中"较重"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及其地质背景综合研究,认为:①Es4(上),Es3(下)和Es1段烃源岩分散有机质中的轻馏分烃各有不同的化学组成特征;②烃源岩分散有机质C5—C13轻馏分的化学组成与其沉积时水体盐度之间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我们以前对原油的研究成果一致;③15个原油的油-岩对比说明,有8个原油的轻馏分主要源自Es3(下)段烃源岩,有4个油样的轻馏分主要源自Es4(上)段,另外7个似应为混源油;④自行设计的在线分析装置,可以为研究烃源岩分散有机质中C5—C13轻馏分的特征及其在油气地球化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技术手段。

    渝东南渝科1井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特征与含气量
    谢忱, 张金川, 李玉喜, 王小洪
    2013, 34(1):  11-15.  doi:10.11743/ogg20130102
    摘要 ( 1256 )   PDF (1088KB) ( 1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渝东南地区广泛发育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具有发育范围广、厚度大、埋藏深度较浅、有机质丰度高等特点。渝科1井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外缘,揭示了渝东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特征和含气特点。该井钻揭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层总厚50.2 m。研究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具有有利的页岩气成藏条件,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5.63%,成熟度(Ro)主体分布在3%左右。利用测井数据、等温吸附实验、线性回归等多种方法对页岩含气量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牛蹄塘组页岩总含气量在1.0~3.5 m3/t。渝科1井揭示了渝东南地区发育的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高含气量的特点,该地区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泥岩与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吸附有机质的三种赋存状态及其热稳定性
    卢龙飞, 蔡进功, 刘文汇, 腾格尔, 王杰
    2013, 34(1):  16-26.  doi:10.11743/ogg20130103
    摘要 ( 1337 )   PDF (2109KB) ( 1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和二者的结合方式以及有机质的热稳定性,提取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和东海陆架表层泥质沉积物中的粘土组分(粒径<2 μm),依次进行索氏抽提、碱性水解和酸性水解处理,得到原始和相继处理过程所得碱解和酸解粘土样品及相应的有机组分,继而进行原始和碱解、酸解粘土样品的微观形貌(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微分热重(TG/DTG)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索氏抽提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外表面和堆积于孔隙中,碱解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边缘破键处,而酸解有机质主要赋存于膨胀型粘土蒙皂石层间。前者为物理吸附或束缚的游离有机质,后两者为化学吸附的结合有机质。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的不同结合关系造成它们热稳定性的差异,显示出二者间复杂的作用关系及其对生烃的多阶段性影响。研究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相对和绝对数量对深入研究油气成因和烃类初次运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轻质油成熟度判定及其油源意义
    崔景伟, 王铁冠, 胡健, 李美俊
    2013, 34(1):  27-36.  doi:10.11743/ogg20130104
    摘要 ( 1187 )   PDF (1622KB) ( 1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和田河气田轻质原油的成熟度,利用气相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和田河气田4个轻质原油中具有成熟度信息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轻烃庚烷值与异庚烷值、甲基双金刚烷参数、甲基菲参数、甲基二苯并噻吩参数和Ts/(Ts+Tm)成熟度参数显示和田河轻质油处于高成熟阶段(凝析油阶段),烷基萘类成熟度参数、C29甾烷20S/(20S+20R)和C29甾烷ββ/(αα+ββ)显示尚未进入生烃高峰期。轻烃等参数显示原油高成熟与原油密度等物理性质一致,烷基萘类成熟度参数成熟度偏低可能与原油存在轻微生物降解有关,甾烷成熟度参数偏低是演化达到平衡终点后翻转所致。综合成熟度参数认为,和田河气田轻质原油处于成熟末期-高成熟阶段。与该地区典型的烃源岩样品成熟度对比,推断轻质原油与天然气同源,主要来自寒武系烃源岩。甾萜类生物标志物油-源对比分析支持该结论。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太原组天然气成藏条件
    蒙晓灵, 张宏波, 冯强汉, 张保国, 王彩丽, 王准备
    2013, 34(1):  37-41.  doi:10.11743/ogg20130105
    摘要 ( 1302 )   PDF (854KB) ( 2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控制因素,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太原组生烃条件和储集层特征、储盖条件和生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二段煤系地层是太原组气藏的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条件优越;山西组二段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能力强,同时具有物性封闭和烃浓度封闭双重封盖能力,具备良好的储盖条件;受物源和沉积作用双重控制,太原组储集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物性总体呈现低孔、低-特低渗特征,但由于石英砂岩储层的发育,局部仍存在富集高产层段。储集岩物性是影响该区太原组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平面上追踪石英砂岩储层展布是今后降低钻井风险、确保气井高产的重点。

    层序与储层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沉积与其顶部风化壳储层特征
    唐宇
    2013, 34(1):  42-47.  doi:10.11743/ogg20130106
    摘要 ( 1218 )   PDF (1745KB) ( 1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川海域在印支晚拉丁末期隆升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主要为陆表海断续淹没的蒸发台地,台地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古地理格局,台内发育的次级隆凹是蒸发台地上潟湖、咸化盐湖的基底。雷三—雷四段沉积时期,咸化湖盆低凹处随东高西低格局的演化迁移到川中-川西的南充、成都一带;拉丁期末的"印支早期运动"使四川海域整体隆升,在雷口坡组顶部形成分布广泛的古风化壳。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风化壳主要形成于雷四段的上部,风化壳主要经历了暴露溶蚀和深埋溶蚀两大阶段的成岩作用,在风化壳内形成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的缝洞型储层。缝洞型储层发育与否是雷口坡组顶部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川科1井已在川西坳陷孝泉构造雷口坡组顶部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通过对风化壳成因及控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指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的勘探潜力巨大。

    二连盆地阿南低渗透火山碎屑砂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梁官忠, 姜振学, 刘忠, 尹志军, 申保华, 马俊恒
    2013, 34(1):  48-57.  doi:10.11743/ogg20130107
    摘要 ( 1196 )   PDF (1466KB) ( 10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南砂岩油藏储集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近源快速沉积的水下扇砂体,且沉积时受火山活动影响明显。岩石中火山成因岩屑及凝灰质胶结物含量高,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集体具有埋藏浅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成岩后生作用强烈的特点,导致油层原生孔隙不发育,主要发育次生溶孔。孔喉以微喉为主,吼道分选差、储渗能力较弱,油藏具有典型的低渗火山碎屑砂岩油藏特征。油藏注水开发后,由于水敏和速敏等因素的影响,孔隙结构进一步变差,油层驱替压力上升,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驱油效率下降,油藏注水开发表现出注水压力不断上升、地层憋压现象明显但油井供液能力普遍不足等特征。随后开展了细分开发层系和加密井网等措施,开发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及邻区山西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煤沉积模式
    杨勇, 雷卞军, 冯永玖, 孟堃, 陈波, 叶武
    2013, 34(1):  58-67.  doi:10.11743/ogg20130108
    摘要 ( 1161 )   PDF (2217KB) ( 1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既有煤层又含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勘探目标。山西组二段主要属于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山23亚段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子洲气田的主力储层。子洲及邻区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4个中期和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现已识别出5种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不仅采用了识别地层中层序界面、湖泛面和沉积旋回的方法,而且详细考虑了三角洲体系中煤层在高分辨率层序中的位置。文中运用了滨线轨迹分析法,将其与煤沉积模式研究紧密结合,精确地再现了研究区山23亚段煤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山23亚段是以间断性湖进-湖退为特征的三角洲环境沉积产物。山23期发生了4次短期的湖进-湖退过程,在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了4个煤层。其中,最后一次湖进-湖退的规模最大,下三角洲平原大面积沼泽泥炭化,形成了几乎覆盖全区的较厚的5#煤层。

    南苏门答腊盆地B区块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成藏带
    田世存, 刘国臣, 汤磊, 陈辉, 孙君书
    2013, 34(1):  68-76.  doi:10.11743/ogg20130109
    摘要 ( 1256 )   PDF (2726KB) ( 10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演化阶段和1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形成了独特的层序地层充填和沉积体分布模式,发育湖泊、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等多种沉积体系。建立了B区块的层序地层格架,将新生代地层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SQ1—SQ4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段。根据古地貌特征,B区块划分为4个构造单元,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勘探目标。纵向上总结了盆地各构造演化阶段,层序格架内发育4套成藏组合。平面上对各期层序构造解释后,应用构造叠合方法,综合分析各成藏要素,全区共划分出5个有利构造带,指出了各构造带的有利因素和勘探潜力,为下一步区块勘探选取钻探目标和落实储量规模提供了指导意义。

    川西坳陷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精细勘探
    林小兵, 刘莉萍, 田景春, 付菊, 伍玲, 杨映涛
    2013, 34(1):  77-84.  doi:10.11743/ogg20130110
    摘要 ( 1204 )   PDF (1794KB) ( 1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成功率,以川西坳陷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建立了以地质综合研究为指导,地震、地质紧密结合的精细勘探技术。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精细勘探的核心,是在砂组精细等时划分及对比的基础上,以砂组为单位,将生产动态资料与静态地质特征相结合进行典型气藏解剖,明确气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通过加强地震预测、钻井跟踪、测试选层及工程工艺过程中的地质综合研究,完成油气富集区预测及井位部署,且在钻井跟踪过程中即时修正认识,提高钻探成功率。精细勘探的结果显示,研究区气藏具水溶脱气特征,为古构造-成岩圈闭气藏,控制成藏的关键因素是古构造高部位,其中须二段的CH148-CH137-GM3井区和GM2-CG561井区及须四段的GM2-CG561-GM4井区和CF563-CF175井区被预测为有利油气富集区。

    准噶尔盆地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地球物理响应——以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为例
    吴涛, 赵长永, 吴采西, 苏艳丽, 周作铭, 张顺存, 史基安
    2013, 34(1):  85-94.  doi:10.11743/ogg20130111
    摘要 ( 1293 )   PDF (2975KB) ( 9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为例,综合利用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通过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湖底扇砂岩体岩石学、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下乌尔禾组湖底扇较发育,具有典型浊流沉积所形成的鲍马序列,沉积结构上也具有典型浊流沉积的粒度分布特征。地震正演模拟结果证实湖底扇具有敏感的地震响应。通过平均瞬时相位属性、相位调谐体频率切片、层拉平切片等地震多属性的刻画与储层反演,精细刻画砂体空间分布特征。湖底扇砂岩体地震剖面上具有典型的楔状杂乱反射、斜交反射以及透镜状反射特征。平面上南北向成群展布,分布范围广,砂泥岩配置关系良好,空间上呈透镜状展布。湖底扇砂岩体毗邻烃源岩,储盖组合良好,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对岩性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地震沉积学
    张玺华, 陈洪德, 侯明才, 杨经栋, 林良彪, 陈安清, 钱利军
    2013, 34(1):  95-101.  doi:10.11743/ogg20130112
    摘要 ( 1105 )   PDF (3066KB) ( 10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0°相位转换及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但实际研究中,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难以对比,简单地进行90°相位转换,不能正确反映岩性和地震反射的关系。文中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对比追踪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在保证合理信噪比的前提下,利用钻井控制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同时使地震剖面零相位化,明确了地震反射的地质信息。依据该方法对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T3x4(9))展开地震沉积学研究,认为T3x4(9)砂组内砂体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不断地迁移改道,致使砂体互相叠置;根据砂体的延展方向,判断物源主要为北部龙门山岛链,其中由于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新场地区中部砂体厚度最大。由于砾岩抗压实性能够对砂体的孔隙起到保护作用,新场地区中部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区的砂体物性较好,为勘探有利区。

    目次
    从岩石露头裂隙迹线估算裂隙三维空间方向
    倪春中, 刘春学, 张世涛
    2013, 34(1):  102-106.  doi:10.11743/ogg20130113
    摘要 ( 1125 )   PDF (743KB) ( 9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提取岩石露头数字影像中裂隙痕迹分布的二维信息,研究岩石内部裂隙面产状特征,进而模拟岩石裂隙网络空间分布,在地下资源(尤其是流体资源)的预测和地下空间稳定性评价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岩石中裂隙分布多表现出丛聚规律的特征,将裂隙分为若干个组;假设每个组内部的裂隙围绕一个中心值分布,考虑镜头方向与岩墙面法线夹角,从裂隙面、岩墙面产状以及裂隙痕迹倾角三者关系入手,估算得到已知裂隙面产状。根据Fisher分布,利用随机函数产生裂隙分布,由裂隙痕迹倾角求得裂隙面三维空间分布,并利用模拟退火法对原问题求逆,误差控制在5%。根据个旧锡矿高松矿田岩石露头裂隙的特征,将岩体裂隙分为两组,平均倾角分别为49.0°和128.2°,倾角的标准方差为0.38和0.32,最后估算出Fisher分布常数K=200时裂隙面产状分别为171.1°∠75.1°和338.3°∠3.9°,与现场调查数据吻合。据此对裂隙网络进行了模拟,取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其结果对于根据岩石露头迹线方向直接估算裂隙的三维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盆地构造
    塔里木盆地皮羌断裂晚期活动ESR年代学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王鹏昊, 汤良杰, 邱海峻, 陈绪云, 张宇航
    2013, 34(1):  107-111.  doi:10.11743/ogg20130114
    摘要 ( 1397 )   PDF (1199KB) ( 1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皮羌断裂是塔里木盆地北缘柯坪隆起上北西方向的走滑断裂。该断裂在卫星图片上整体表现出以左行走滑为主,南段则为局部右行走滑的特征。位于盆地周缘隆起的皮羌断裂与盆地内巴楚隆起色力布亚断裂具有良好空间对接关系,因此皮羌断裂活动的年代学证据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晚期构造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野外调查表明皮羌断裂将柯坪隆起古生界错断,并通过拖曳作用牵引至地表。该地区古生界奥陶系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地层内部经断裂错断以及后期流体结晶充填等综合作用,发育大型的方解石脉体。通过断裂带内方解石脉体的ESR电子自旋共振年龄的测定,发现皮羌断裂在晚期可记录的年龄为(6.2~6.6)×104 a,而中段可记录的年龄为(358.3±35.0)×104 a,南、北段相近的年代学数据说明在晚期皮羌断裂具有同步活动的特点。通过对皮羌断裂方解石脉年代差异的成因分析,认为柯坪隆起在南西向推覆作用之后,仍存在有原地体垂向隆升的可能,而这种隆升作用也是皮羌断裂南、北两端差异调节的结果。

    南美板块北部边界作用对其含油气盆地的影响
    程小岛, 李江海, 高危言
    2013, 34(1):  112-119.  doi:10.11743/ogg20130115
    摘要 ( 1224 )   PDF (1696KB) ( 1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比分析了南美板块北部演化史及其典型含油气盆地——马拉开波盆地和东委内瑞拉盆地的发育史,认为当南美板块北部早期处于被动陆缘发育阶段时,其含油气盆地沉积了优质的海相烃源岩;后期加勒比板块相对南美板块自西向东斜向俯冲,使南美北部盆地不同阶段演化时间具有先后顺序,即西部盆地构造演化先于东部盆地,盆地油气的成熟、运移和成藏也相应地具有一定的先后次序性。俯冲带来大量碎屑充填的前陆楔状体,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层,油气沿挤压应力方向和俯冲产生的多种断层自北向南运移,并最终保存在构造圈闭中。此外,加勒比板块的斜向俯冲,使北部的逆冲断层兼具走滑性质,同时发育大量滑移断层,对油气的后期破坏较弱,有利于南美北部的油气保存。

    油气开发
    计算天然气偏差因子的DAK方法的修正
    胡建国, 郭分乔, 许进进
    2013, 34(1):  120-123.  doi:10.11743/ogg20130116
    摘要 ( 1228 )   PDF (502KB) ( 9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然气偏差因子计算的DAK法是较为精确的方法之一,目前在油气工业界广泛应用。研究认为,当压力和温度均较高时,DAK法计算结果误差仍较大,依然存在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的空间。基于最优化方法,对计算天然气偏差因子的DAK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在等压线和等温线构成的二维平面上对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DAK法与原DAK方法相比,进一步改善了天然气偏差因子的计算精度。

    考虑应力敏感性的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分析
    刘峰, 王裕亮, 陈小凡, 苏云河, 王玥
    2013, 34(1):  124-128.  doi:10.11743/ogg20130117
    摘要 ( 1299 )   PDF (551KB) ( 1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渗透油藏的单井产能主要受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影响。油藏流体采出后,地层压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加,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降低,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笔者在只考虑基于渗透率降低对低渗透油井产能方程影响的基础上,考虑了孔隙度随应力变化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建立了同时考虑渗透率和孔隙度的产能应力敏感性方程,并提出了产能-应力敏感性指数的概念。随着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增强,应力敏感性常数增大,产能-应力敏感性指数同时增大,油井的日产油量迅速降低。新的产能-应力敏感性方程使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计算结果更加简化和准确。通过实例验证与分析,产能-应力敏感性指数对低渗透油藏单井产能有较强的影响,随着产能应力敏感性指数的增加,油井的无阻流量下降速度降低。与只考虑渗透率降低的油井产能方程相比,新方程更能反映低渗透油藏的实际生产情况,对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技术方法
    基于频谱分解的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
    肖佃师, 卢双舫, 陈海峰, 陆延平, 李占东, 周娟
    2013, 34(1):  129-136.  doi:10.11743/ogg20130118
    摘要 ( 1263 )   PDF (1367KB) ( 1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井曲线标准化可有效消除测井资料的系统误差,是提高储层参数计算和预测精度的关键性基础工作。由于缺乏稳定标准层,基于标准层的曲线标准化方法难以适用于岩性变化频繁的陆相沉积地层。文章从频谱分解的地质含义入手,分析不同周期旋回对沉积地层的贡献,将反映沉积地层"背景值"的低频旋回叠加地层视为一套横向稳定分布的"宏观标准层"。优选曲线低频分量的极值作为特征值,结合空间趋势面分析技术确定标准值,对曲线低频分量、高频分量分别进行平移校正和比例校正,进而实现曲线的标准化。应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油层测井曲线进行实际处理,岩心孔隙度与标准化后曲线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标准化前曲线,从而证明基于频谱分解的曲线标准化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标准层缺乏的陆相沉积地层。

    P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在ZY区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
    孙炜, 李玉凤, 何巍巍, 黑继虎, 孔凯波
    2013, 34(1):  137-144.  doi:10.11743/ogg20130119
    摘要 ( 1199 )   PDF (1971KB) ( 10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地震数据较为准确地预测碳酸盐岩中的裂缝发育区,是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预测的关键手段。文中介绍了基于HTI(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P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的原理及思路流程,从ZY区成像测井及岩心资料的裂缝发育情况出发,以叠前地震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裂缝分布特征的预测。通过与衰减有关的P波各向异性得到研究区的裂缝发育特征,认为裂缝发育情况与断层展布特征关系密切,区内裂缝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北北东为辅。成像测井及岩心资料上的裂缝信息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预测裂缝分布特征基础上设计的井位,试油也获得工业油流。以上理论和应用实践表明,P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有效提升油气预测的成功率。

    目次
    2013年第34卷 第1期 中英文目录
    2013, 34(1):  0-0. 
    摘要 ( 912 )   PDF (328KB) ( 6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