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贺贺, 朱筱敏, 施瑞生, 张自力, 李琪, 朱珍君, 阎泽昊. 断陷盆地缓坡带物源转换与沉积响应[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3): 689-706. |
[2] |
李华, 杨朝强, 周伟, 何幼斌, 王玉, 彭旋, 李亚茹, 吕欣博.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2): 429-440. |
[3] |
范彩伟, 刘爱群, 吴云鹏, 侯静娴. 莺歌海盆地乐东10区新近系黄流组储层天然气充注与超压演化史[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6): 1370-1381. |
[4] |
黎茂稳, 马晓潇, 金之钧, 李志明, 蒋启贵, 吴世强, 李政, 徐祖新. 中国海、陆相页岩层系岩相组合多样性与非常规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1): 1-25. |
[5] |
蒋有录, 苏圣民, 刘华, 赵鸿皓. 渤海湾盆地油气成藏期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 42(6): 1255-1264. |
[6] |
邓庆杰, 康德江, 胡明毅, 沈娇, 雷鸣.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南部泉头组四段浅水三角洲河道储层构型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3): 513-524. |
[7] |
杨海风, 徐长贵, 牛成民, 钱赓, 李正宇, 高雁飞, 黄振.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模式与成藏主控因素定量评价[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2): 259-269. |
[8] |
钟锴, 朱伟林, 薛永安, 周心怀, 徐长贵, 牛成民. 渤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1): 92-100. |
[9] |
刘君龙, 孙冬胜, 纪友亮, 朱宏权, 于海跃, 王天云. 川西晚侏罗世前陆盆地浅水三角洲砂体分布特征与叠置模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6): 1164-1178. |
[10] |
王昌勇, 张懿, 林世国, 郑荣才, 魏亚琼, 王海红, 侯长冰, 苟幸福.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1砂层组双坡折带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3): 457-466. |
[11] |
钟怡江, 陈洪德, 徐长贵, 王峻, 邹灏, 魏鹏, 杜晓峰, 黄晓波. 辽东湾坳陷新近系馆陶组浅水三角洲的发现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3): 499-507. |
[12] |
蔡全升, 胡明毅, 胡忠贵, 杨静静, 岳鑫, 邱小松. 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以松辽盆地北部临江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6): 903-914. |
[13] |
刘自亮, 沈芳, 朱筱敏, 廖纪佳, 张修强, 孟昊. 浅水三角洲研究进展与陆相湖盆实例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4): 596-604. |
[14] |
蒋有录, 刘培, 宋国奇, 刘华, 王永诗, 赵凯.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晚期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4): 525-533. |
[15] |
封从军, 鲍志东, 代春明, 张兆谦.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叠置机理及对剩余油的控制——以扶余油田J19区块泉头组四段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1): 128-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