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国伟, 高之业, 黄立良, 姜振学, 何文军, 常佳琦, 段龙飞, 魏维航, 王志伟.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储层润湿性及其主控因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5): 1206-1220. |
[2] |
马东, 张坤, 胡君城, 李贺辉, 马龙, 唐唐. 相对渗透率、毛管压力及电阻率指数相关性[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1): 190-195. |
[3] |
马东, 吴华, 曾鸣. 从电阻率数据中得到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4): 695-700. |
[4] |
杨超, 李彦兰, 徐兵祥, 赵庆兵.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非线性优化校正新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3): 394-399. |
[5] |
陈田勇, 毛鑫, 刘仕银, 袁珂, 彭小东, 吴旺林. 利用分形理论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南襄盆地双河油田核桃园组六油组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4): 578-581,590. |
[6] |
童凯军, 单钰铭, 王道串, 杨露, 陈文玲. 基于毛管压力曲线的储层渗透率估算模型—以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某砂岩组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6): 812-818. |
[7] |
赖南君, 叶仲斌, 陈洪, 罗平亚. 低张力体系改善低渗透油藏水驱渗流特征实验[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28(4): 520-522. |
[8] |
张宸恺, 沈金松, 樊震.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鄂尔多斯MHM油田低孔渗储层孔隙结构[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28(1): 110-115. |
[9] |
刘中云, 曾庆辉, 唐周怀, 张公社. 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2): 148-150. |
[10] |
李龙滟, 陈恭洋, 钟宝荣, 张振顺, 韩木森. 用随机模拟方法对井间砂体预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20(2): 179-181. |
[11] |
陈亮, 牛艳平, 熊琦华. 三次采油前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技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19(2): 142-145,151. |
[12] |
杨勇. 露头区辫状河砂体建模方法探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18(1): 50-53. |
[13] |
李龙滟, 王泽中, 陈恭洋, 钟宝荣, 李真济, 廖兴明, 吴仁山. 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储层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16(4): 390-393. |
[14] |
邸世祥, 卢焕勇, 陈景维, 王希仁. 鄂尔多斯盆地乌兰格尔隆起南坡石炭-二叠系储层孔隙结构及成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11(4): 412-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