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邵长印, 宋璠, 张世奇, 王秋月.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SC7区块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滩坝储集体构型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4, 45(2): 486-501. |
[2] |
师良, 范柏江, 李忠厚, 余紫巍, 蔺子瑾, 戴欣洋.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烃组分的运移分异作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4, 45(1): 157-168. |
[3] |
刘惠民, 李政, 包友书, 张守春, 王伟庆, 吴连波, 王勇, 朱日房, 方正伟, 张顺, 刘鹏, 王敏.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高产页岩油井BYP5页岩地质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6): 1405-1417. |
[4] |
何春波, 张亚雄, 于英华, 袁红旗. 断裂诱发砂体输导油气变径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5): 1300-1307. |
[5] |
李威, 徐建永, 刘志峰, 李友川, 朱文奇. 幔源CO2对渤海海域秦皇岛29构造带油气成藏的影响[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2): 418-428. |
[6] |
严刚, 徐耀辉, 刘保磊, 孙砚泽, 李姗姗, 赵守钰, 钟鸣.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运移示踪:基于驱替实验和分子模拟的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2): 510-520. |
[7] |
刘建章, 蔡忠贤, 滕长宇, 张恒, 陈诚.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带中-下奥陶统储集体方解石脉形成及其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1): 125-137. |
[8] |
王冰洁, 王德英, 王鑫, 惠冠洲, 薛明旺. 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南洼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对大、中型油田的控制作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6): 1347-1358. |
[9] |
付广, 李佳静, 于桐. 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期厘定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6): 1481-1488. |
[10] |
吕传炳, 庞雄奇, 马奎友, 庞宏, 火勋港, 付亮亮, 张心罡, 梁星如, 吴松.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牙刷状”油藏成藏特征与模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3): 566-581. |
[11] |
苏成鹏, 何莹, 宋晓波, 董波, 吴小奇. 四川盆地川西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气藏气源再认识[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2): 341-352. |
[12] |
李美俊, 刘晓强, 韩秋雅, 肖洪, 方镕慧, 何大祥, 高志伟. 分子模拟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 42(4): 919-930. |
[13] |
曾凡成, 张昌民, 李忠诚, 张国一, 张驰, 王拥军, 孙文铁, 邓庆杰. 断块型沉火山碎屑岩致密气藏有效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南部王府气田白垩系沙河子组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 42(2): 481-493. |
[14] |
涂乙, 闫正和, 戴建文, 王亚会, 朱义东, 杨勇, 杨娇, 王伟峰. 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西江油田运聚再生油藏模式创新认识与挖潜效果[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 42(2): 522-532. |
[15] |
郭旭升, 胡东风, 黄仁春, 段金宝, 姜智利, 朱祥. 川东北地区胡家坝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4): 673-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