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焕泉, 杨勇, 方吉超, 凡哲元, 吴光焕, 元福卿, 杨元亮, 吴永超. 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技术协同方法与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4, 45(3): 600-608. |
[2] |
柏明星, 张志超, 陈巧珍, 徐龙, 杜思宇, 刘业新. 二氧化碳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4, 45(2): 553-564. |
[3] |
计秉玉, 郑松青, 顾浩.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的认识与思考[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6): 1459-1465. |
[4] |
张莉. 中国石化东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攻关方向[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3): 717-723. |
[5] |
陈国辉, 蒋恕, 李醇, 李思思, 彭鹏, 莫兰, 张钰莹, 张鲁川, 张天宇. 加热过程中页岩储层改质效果研究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2): 286-296. |
[6] |
计秉玉, 王友启, 张莉. 基于地质储量结构变化的采收率演变趋势[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6): 1257-1262. |
[7] |
王英圣, 石成方, 王继强. 特高含水期油田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公式推导[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6): 1282-1287. |
[8] |
孙焕泉. 薄储层超稠油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与技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5): 1100-1106. |
[9] |
康志江, 李阳, 计秉玉, 张允.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2): 434-441. |
[10] |
赵清民, 伦增珉, 章晓庆, 郎东江, 王海涛. 页岩油注CO2动用机理[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6): 1333-1338. |
[11] |
胡渤. 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数值模拟技术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6): 1305-1310. |
[12] |
吴忠维, 崔传智, 杨勇, 黄迎松, 刘志宏. 高含水期大孔道渗流特征及定量描述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4): 839-844. |
[13] |
王勃, 姚红星, 王红娜, 赵洋, 李梦溪, 胡秋嘉, 樊梅荣, 杨春莉. 沁水盆地成庄区块煤层气成藏优势及富集高产主控地质因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2): 366-372. |
[14] |
张淑霞, 刘帆, 沐宝泉. 蒸汽驱及化学辅助蒸汽驱提高稠油采收率实验[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5): 1000-1004. |
[15] |
鲁新便, 荣元帅, 李小波, 吴锋.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采井网构建及开发意义——以塔河油田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4): 658-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