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9-02
    上一期   
    2022年第43卷 第5期 中英文目录
    2022, 43(5):  0. 
    摘要 ( 164 )   PDF (4337KB) ( 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地质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与攻关方向
    郭旭升, 周德华, 赵培荣, 刘曾勤, 张殿伟, 冯动军, 邢凤存, 杜伟, 陈刚, 杨帆, 孙川翔
    2022, 43(5):  1013-1023.  doi:10.11743/ogg20220501
    摘要 ( 635 )   HTML ( 181)   PDF (4951KB) ( 4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甜点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及多层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海-陆过渡相复合型煤系非常规气共探合采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后的“新非常规革命”。石炭系-二叠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尚处在勘探开发初级阶段。基于“十三五”勘探进展和攻关认识,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两源、三高、三气”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石炭系-二叠系发育多种岩性/岩性组合类型,其中富煤岩性组合和富有机质页岩岩性组合(“两源”)是勘探潜力比较大的主体类型,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储集空间以有机孔和微裂缝为主,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和高含气量的“三高”特点;气体赋存状态深、浅层分异明显,浅层煤层以吸附气为主,深层煤层存在游离气,形成了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三气”共存的多种组合类型。聚焦煤系储层致密、甜点识别难度大、应力大等挑战,初步形成了“长水平段、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钻完井工艺,有效支撑了深层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突破。“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煤系烃源岩及岩性组合综合研究,建立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形成立体勘探开发与工程配套技术,助力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细粒沉积的层序地层与岩相特征
    胡宗全, 杜伟, 朱彤, 刘曾勤
    2022, 43(5):  1024-1038.  doi:10.11743/ogg20220502
    摘要 ( 310 )   HTML ( 38)   PDF (10788KB) ( 2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页岩气测录井资料及岩心和露头样品分析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开展了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岩相分类与识别、沉积微相-岩相分布规律研究。研究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细分为7个体系域,优质页岩主要分布于3个层序的海侵体系域(TST),其中SQ2-TST优质页岩发育范围最广,其岩相类型主要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高有机质含灰硅质页岩和中-高有机质含硅粘土质页岩等。同时明确了不同类型无机矿物的区域分布规律,靠近川中古陆和黔北隆起区域碳酸盐矿物含量相对较高,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碳酸盐矿物含量逐渐降低,生物成因石英含量逐渐增加。以SQ2-TST为例,以3种主要矿物(石英、粘土和碳酸盐)含量等值线图、总有机碳含量(TOC)等值线图为基础,结合地球化学参数(Th/U)和地层厚度等参数等值线图,编制了SQ2-TST沉积相-岩相平面分布图。四川盆地及其周缘SQ2-TST沉积时期,在川中古陆、黔北隆起和川北古陆周缘,主要发育中-低有机质粘土质页岩和中-低有机质含灰硅质粘土质页岩,在川中古陆与黔北隆起所围限的川南深水陆棚亚相区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含灰硅质粘土质页岩,而涪陵地区向川东北延伸区域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硅质页岩。

    陆相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搬运-沉积机制及多源油气甜点
    姜在兴, 王运增, 王力, 孔祥鑫, 杨叶芃, 张建国, 薛欣宇
    2022, 43(5):  1039-1048.  doi:10.11743/ogg20220503
    摘要 ( 372 )   HTML ( 40)   PDF (6474KB) ( 3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伴随着非常规油气工业的蓬勃发展,细粒沉积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细粒沉积岩的研究认识,对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的岩石类型、物质来源、搬运-沉积机制和油气甜点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细粒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包括陆源、内源、火山源及混合来源。细粒物质可以通过悬浮沉降、重力流、火山-热液活动和盆内生物化学作用等方式沉积下来,且在成岩前可能发生原地沉积或湖盆内短距离的搬运和再沉积作用。细粒沉积岩在沉积特征、孔渗条件、油气富集机制等方面与细粒物质来源密切相关。对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和搬运-沉积动力学模式的研究对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勘探关键问题与攻关方向
    吕海涛, 耿锋, 尚凯
    2022, 43(5):  1049-1058.  doi:10.11743/ogg20220504
    摘要 ( 321 )   HTML ( 25)   PDF (4914KB) ( 2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寒武系盐下是塔里木盆地目前勘探潜力最大的战略接替领域,但是多年来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突破,该领域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继续攻关解决。通过总结回顾塔里木盆地寒武系重点探井取得的成果,研究了寒武系盐下领域成藏条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下步工作方向。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具备良好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等基本成藏地质条件,但在不同区带,成藏要素配置存在差异。综合来看,寒武系盐下领域存在“原地烃源岩、垂向运聚成藏”和“异地烃源岩、侧向运聚成藏”两种成藏模式。指出了面向满加尔方向的塔中隆起区、面向麦盖提斜坡区的色力布亚-海米罗斯-玛扎塔格构造带和塔北隆起阿克库勒凸起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带,并逐一提出重点研究攻关方向。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组合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前景
    李建忠, 王小军, 杨帆, 宋永, 阿布力米提·依明null, 卞保力, 刘海磊, 王学勇, 龚德瑜
    2022, 43(5):  1059-1072.  doi:10.11743/ogg20220505
    摘要 ( 251 )   HTML ( 18)   PDF (13805KB) ( 1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组合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勘探程度较低,是重要的战略勘探领域。通过系统梳理中央坳陷西部下组合构造、源岩、储层及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建立成藏模式,优选有利区带。研究认为:中央坳陷西部发育石炭系、下二叠统佳木河组和风城组、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3套规模烃源岩,其中风城组是优质碱湖烃源岩,生烃潜力大,与伸入玛湖凹陷内的下组合构造圈闭直接接触,源-储配置关系好。下组合发育火山岩、泥质白云岩和碎屑岩3类储层,在风城组区域性云质泥岩盖层的遮挡下形成有利储-盖组合。下组合普遍发育超压,埋深6 200 m以深油气相态以凝析油和天然气为主,易于形成高产。根据源-储对接关系,建立了源边披覆型、源边侧接型和源内叠覆型3种成藏模式,其中源边侧接型和源内叠覆型圈闭目的层与烃源岩之间发育大型供烃窗,成藏条件优越。评价优选盆1井西凹陷东北环带、莫索湾凸起、玛中构造带、沙湾凹陷西环带和达巴松鼻凸带等5个有利勘探区带,是下组合油气勘探获得战略突破的重要区带。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一下亚段中等成熟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突破
    周立宏, 何海清, 郭绪杰, 陈长伟, 韩国猛, 杨飞, 马建英, 周素彦
    2022, 43(5):  1073-1086.  doi:10.11743/ogg20220506
    摘要 ( 236 )   HTML ( 14)   PDF (9077KB) ( 2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陆相湖盆中等成熟页岩油资源丰富,而该类型资源具有岩相变化快、成岩演化程度低、储层敏感性强及原油粘滞性高等特点,工程开发对策仍处于探索阶段。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西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典型湖相中等偏低成熟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型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及工程应对策略,探索中等成熟页岩油开发动用方案。研究表明:云灰质页岩夹薄层碳酸盐岩段粘土含量矿物小于30 %,海水基滑溜水防膨压裂液体系能够抑制该类储层敏感性,并解决因粘土矿物吸水膨胀而导致的地层坍塌问题;储层脆性、生烃条件、含油性和储层水敏性是中等成熟页岩油甜点分布的主控因素,甜点厚度一般在10~12 m左右,应用叠前偏移数据体开展储层预测、读准靶点深度、旋转导向精准定向、打准甜点段及提高甜点钻遇率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采用海水基压裂液防膨、趾端蓄能体积压裂和前置CO2增能降粘可实现压裂提产。利用新认识优化QY1H井部署和实施方案,该井437 d累产油7 303.28 t(平均日产16.75 t),实现中等成熟度页岩油高产-稳产勘探突破。

    川南地区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岩心裂缝特征及其页岩气意义
    施振生, 赵圣贤, 赵群, 孙莎莎, 周天琪, 程峰, 施少军, 武瑾
    2022, 43(5):  1087-1101.  doi:10.11743/ogg20220507
    摘要 ( 247 )   HTML ( 20)   PDF (9965KB) ( 2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裂缝直接影响页岩储层特性和页岩气井单井测试产量。通过岩心和露头宏观裂缝描述、偏光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微裂缝观察发现,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宏观裂缝和微裂缝发育,可划分为顺层缝和非顺层缝。宏观裂缝中,顺层缝主要为页理缝和层间滑移缝,非顺层缝主要为斜交缝和垂直缝。微裂缝中,顺层缝主要为页理缝,非顺层主要为生烃增压缝、成岩收缩缝和溶蚀缝。含气页岩的裂缝以顺层缝为主,75 %的宏观裂缝和87 %的微裂缝均为顺层缝。裂缝密度和分布受埋深控制,埋深大于3 500 m地区裂缝集中发育于龙一1(1-3)小层,而埋深小于3 500 m地区裂缝集中发育于龙一1(1)小层。且随着埋深增加,宏观裂缝和微裂缝的密度均增大,部分井中埋深大于3 500 m含气页岩井宏观裂缝密度是其他埋深小于3 500 m同层含气页岩的10倍。页岩有机碳含量和层理类型也影响含气页岩的裂缝密度,高总有机碳含量的条带状粉砂型和砂-泥递变型水平层理页岩裂缝密度最大。裂缝发育有利于优质页岩段形成,埋深小于3 500 m地区优质页岩段主要发育于龙一1(1)小层;埋深大于3 500 m地区优质页岩段发育于龙一1(1-3)小层,部分井龙一2亚段底部由于成岩收缩缝发育,也成为优质页岩段。

    川东红星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页岩发育特征及其页岩气富集意义
    王鹏威, 刘忠宝, 李雄, 刘皓天, 周林, 肖雄, 王濡岳, 李鹏
    2022, 43(5):  1102-1114.  doi:10.11743/ogg20220508
    摘要 ( 307 )   HTML ( 16)   PDF (14188KB) ( 17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东红星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目前处于勘探初级阶段,页岩发育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尚不清楚。以HY1井为例,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储层描述和含气性等分析测试研究了川东红星地区吴家坪组页岩源、储品质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页岩气勘探前景。结果表明: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于吴一1亚段(吴家坪组一段1亚段)潮坪-潟湖环境和吴二段深水陆棚环境,吴一1亚段主要发育粘土质页岩相,吴二1亚段主要发育混合页岩相和硅质页岩相,吴二2亚段以硅质页岩相和灰质页岩相为主。与吴一1亚段潮坪-潟湖相页岩相比,吴二段混合页岩相和硅质页岩相具有脆性矿物含量高(63.2 %)、有机质丰度高(总有机碳含量为8.78 %)、有机质类型好(Ⅱ1型)、储层有机质孔发育且物性好(孔隙度为5.59 %)的特征,吴二1亚段富有机质页岩是红星地区吴家坪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段。

    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黑色页岩孔隙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
    祝海华, 陈琳, 曹正林, 王明磊, 洪海涛, 李育聪, 张芮, 张少敏, 朱光仪, 曾旭, 杨巍
    2022, 43(5):  1115-1126.  doi:10.11743/ogg20220509
    摘要 ( 236 )   HTML ( 18)   PDF (10938KB) ( 20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电镜、显微荧光、物性分析、氮气吸附、有机碳及热解等测试手段,开展页岩层系的储集空间、物性、含油性分析,并讨论了微观特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包括微裂缝和孔隙,微裂缝主要为页理缝和介壳方解石解理缝,孔隙以粘土孔隙为主,其次为介壳方解石晶间孔、自生石英晶间孔,少量有机质孔、黄铁矿晶间孔。②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具有孔径-孔隙度负相关特征,即页岩孔隙度高(平均5.69 %),粘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孔径小,孔隙与页理缝组成水平孔缝系统;介壳灰岩孔隙度低(平均3.27 %),介壳方解石、石英晶间孔比例增加,孔径大,孔隙与解理缝形成网状的孔缝系统。③油相微观赋存具有较强非均质性,表现为富有机质页岩段含油性(热解游离烃含量S1、油饱和度指数OSI)好,但油相分散分布于粘土微小孔隙中,显微荧光弱,流动性差;孔径大的介壳方解石/石英晶间孔隙、解理缝以及页理缝中烃类更富集,显微荧光强。④微裂缝对烃类的微观富集至关重要。油气生成之后优先进入页理缝,并在页理缝附近的介壳方解石孔缝系统中富集,而距离页理缝较远的介壳方解石孔隙含油性变差,建议以孔径和微裂缝发育程度作为大安寨段页岩油有利层段优选的关键参数。

    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系岩相类型及储集特征
    李倩文, 刘忠宝, 陈斐然, 刘光祥, 张殿伟, 李鹏, 王鹏威
    2022, 43(5):  1127-1140.  doi:10.11743/ogg20220510
    摘要 ( 271 )   HTML ( 26)   PDF (7048KB) ( 2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陆相页岩层系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制约了储层甜点优选和探井部署。为查明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系不同岩相类型的储集特征和含气能力,以元坝地区Y2井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采用有机碳含量测定、全岩X射线衍射、岩石薄片鉴定、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氮气吸附联合测定以及物性分析等手段,划分了大安寨段二亚段(后文简称大二亚段)页岩及夹层的岩相类型,并针对不同岩相类型开展储集物性、孔隙结构、含气性及可压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评选了优势岩相和岩相组合。结果表明,Y2井大二亚段页岩层系可划分为3大类6亚类页岩岩相,2大类6小类夹层岩相以及3种宏观岩相组合。页岩孔隙类型以粘土矿物层间孔、方解石溶蚀孔等无机孔为主,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计算页岩总含气量为2.59~4.38 m3/t,游离气平均占比67 %,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但优势岩相的脆性矿物含量仅为50 %,可压性较差。综合评价认为,AB-Ⅰ型岩相组合中页岩页理和纹理发育,生烃条件好,含气量和游离气比例较高,存在可压性较好的夹层,是元坝地区Y2井大二亚段最有利的勘探储层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长73亚段凝灰岩沉积成因及储层特征
    李庆, 卢浩, 吴胜和, 夏东领, 李江山, 齐奉强, 付育璞, 伍岳
    2022, 43(5):  1141-1154.  doi:10.11743/ogg20220511
    摘要 ( 250 )   HTML ( 8)   PDF (9217KB) ( 1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3亚段(长73 亚段)发育较多的凝灰岩,且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可作为下一步非常规油气勘探的目标,但该区凝灰岩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储集性能差异较大,且缺乏系统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3 亚段富凝灰质岩石为研究对象,厘定研究区富凝灰质岩石的岩相类型,明确不同类型凝灰岩的沉积成因,并揭示凝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结果表明:长73 亚段富凝灰质岩石主要发育5种岩相类型,即玻屑凝灰岩、晶屑质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存在火山灰沉降和重力流2种成因类型,沉降型凝灰岩主要以纹层形式分布在“张家滩页岩”内,重力流成因凝灰岩主要分布在长73 亚段下部,发育沟道体系的碎屑流、浊流沉积以及小型滑塌沉积,厚度较大,含油性好。凝灰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粒间孔缝(含脱玻化孔)、粒内孔缝、晶间孔隙、有机质边缘孔隙以及裂缝等。岩相对凝灰岩储集空间类型和发育程度等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玻屑凝灰岩的孔渗条件最好。

    向后筛选策略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评价中的应用
    南凡驰, 林良彪, 余瑜, 陈朝兵, 慕尚超, 王泓波, 姬冠华, 马俊民
    2022, 43(5):  1155-1166.  doi:10.11743/ogg20220512
    摘要 ( 265 )   HTML ( 7)   PDF (5199KB) ( 1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6段(长6段)和合水地区长8段储层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孔喉结构复杂,微观非均质性强。为更好地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对前人提出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评价参数进行了重新厘定。采用向后筛选策略,针对华庆地区长6段储层利用前人提出的相关参数建立回归方程,提出综合评价参数N,针对合水地区长8段储层利用高压压汞相关参数建立回归方程,提出参数GkGs,定量综合评价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同时验证向后筛选策略在解决地质问题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参数N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分为强、中等、弱,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 2,0.949 6和0.772 4,Gk与孔隙度、Gs与渗透率也都呈现较好的相关性。3个综合评价参数较单一评价因素相关性均有明显提高,说明向后筛选策略在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表明数学方法可以为相关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途径。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洪德区块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富集规律
    尹帅, 邬忠虎, 吴晓明, 刘建平, 谭成仟, 王濡岳, 袁慧, 戴亚威
    2022, 43(5):  1167-1179.  doi:10.11743/ogg20220513
    摘要 ( 282 )   HTML ( 11)   PDF (13857KB) ( 1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因邻区侏罗系有油气发现,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洪德区块成为了新的勘探目标。以洪德侏罗系延安组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地震和试井资料,开展了沉积体系、构造和古地貌研究,分析了古地貌、构造和沉积储层对延安组油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延安组与延长组间存在3个局部不整合面,分别介于富县组和延长组、延(延安组)10油层组和延长组及延9油层组和延长组之间。前侏罗纪古地貌可划分为5类单元,分别为古河谷、河间丘、古阶地、斜坡带和低残丘。其中,斜坡带和低残丘利于成藏;古阶地及古河谷的延10油层组也具有一定成藏潜力。此外,多支沟交汇且经河水反复冲刷的坡嘴位置,砂体泥质组分含量低,也利于成藏。油藏可见明显的油顶及油-水界面。断裂带与砂体走向在平面上互相切割;断层上盘利于成藏,而下盘因无有效封闭遮挡,往往不利于成藏;正断裂较逆断裂更容易成藏。优质沉积储层是延安组成藏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基于古地貌、构造及沉积储层三级控藏要素组合,提出了适用于洪德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成藏的判别方法。

    陆相混积细粒储集岩岩相构型及其对甜点的控制作用
    印森林, 陈恭洋, 许长福, 熊先钺, 赵军, 胡可
    2022, 43(5):  1180-1193.  doi:10.11743/ogg20220514
    摘要 ( 256 )   HTML ( 17)   PDF (15034KB) ( 1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就陆相中高成熟度混积型页岩油开发而言,岩相对甜点的控制作用还不明确。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利用岩相构型分析、无人机倾斜摄影和三维地质建模等方法,结合岩心、露头、测井、分析化验和试油动态等资料,开展了岩相构型对甜点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把传统人工考察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结合起来,从井点设置、岩相参数定量刻画、格架模型和三维岩相原型模型建立等方面出发,可以表征芦草沟组露头剖面岩相构型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混积细粒储集岩岩相构型组合主要有渐变型、突变型和特殊型3类:渐变型砂体发育程度较高,形成上、下对称状岩相构型,常表现为多个相似旋回的叠置,烃源岩优质,储集层溶蚀孔隙发育,是优质甜点;突变型砂体发育程度一般,形成非对称状岩相构型,常呈多个相似旋回的叠置,烃源岩较为优质,储集层厚度薄;特殊型属于厚层碎屑岩类型,砂体发育程度高,呈单一旋回砂体叠置,储层较为致密,为相对优质甜点。储集岩岩相构型控制了甜点分布,并影响着开发部署策略。渐变型甜点发育程度高,非均质性弱,开发效果最好,采用大规模水平井平台化作业进行效益开发;突变型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一般,是后续接替区域;特殊型整体呈分散状,连续性较差,非均质性强,需精细研究岩相构型空间分布,结合核磁共振法所测的物性参数和含油气性参数部署水平井开发。

    页岩油储层混合细粒沉积孔喉特征及其对物性的控制作用
    马克, 侯加根, 董虎, 吴国强, 闫林, 张丽薇
    2022, 43(5):  1194-1205.  doi:10.11743/ogg20220515
    摘要 ( 221 )   HTML ( 7)   PDF (8019KB) ( 1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勘探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使得这套储层成为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铸体薄片、微量元素、扫描电镜、微米CT、纳米CT及多种压汞实验数据,研究了芦草沟组咸化湖混合细粒沉积复杂岩性内部孔喉结构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白云质粉砂岩、粉砂质白云岩及砂屑白云岩构成了甜点体的优势岩性,微纳米级孔喉系统占据了储集空间主体,孔喉半径在数百微米至数十纳米的区间内连续分布;微米至亚微米级喉道对渗透率贡献最大,主流喉道半径区间为0.25~0.63 μm。微纳米级孔喉结构控制了储层的渗透性及含油性,优势岩性峰值孔喉半径大、分布范围宽,喉道半径分布区间、主流喉道半径及有效喉道体积是控制储层渗透率的关键因素。这些认识为储层油气充注预测及优势沉积相带内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支撑。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储层润湿性及其主控因素
    郑国伟, 高之业, 黄立良, 姜振学, 何文军, 常佳琦, 段龙飞, 魏维航, 王志伟
    2022, 43(5):  1206-1220.  doi:10.11743/ogg20220516
    摘要 ( 300 )   HTML ( 11)   PDF (5511KB) ( 1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页岩储层润湿性会对储层相对渗透率、毛细管力产生重要影响,并最终影响页岩油气成藏过程和采收率。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接触角、自发渗吸+微米CT等多种实验手段对页岩储层润湿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为偏向亲油的混合润湿,不同岩相的水润湿能力依次为长英质页岩>含灰长英质页岩>含云长英质页岩>含长英云质页岩>粉砂岩。②页岩润湿性受有机质丰度、矿物组分和孔隙结构等多因素共同控制,页岩亲油性与总有机碳含量、白云石含量呈正相关,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与方解石含量呈分段式相关;宏孔孔体积越大,页岩亲油性越强。③亲油孔隙连通性沿着裂缝和纹层发育的方向会变好;云质团块会形成聚集型的、具有一定连通性的孔隙系统,同页岩基质中连通的小孔隙一起构成云质团块特有的页岩油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④小于1 μm的孔隙连通性较好,为页岩油的主要运移通道;大于1 μm的孔隙连通性差,是页岩油主要的储集空间。⑤依据不同岩相润湿性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初步确定研究区优质储层为发育裂缝、云质团块、纹层构造的粉砂岩和含云长英质页岩。

    方法技术
    四川盆地非常规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实践与认识
    王光付, 李凤霞, 王海波, 李军, 张宏, 周彤, 商晓飞, 潘林华, 沈云琦
    2022, 43(5):  1221-1237.  doi:10.11743/ogg20220517
    摘要 ( 350 )   HTML ( 34)   PDF (10929KB) ( 2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和做法已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贯穿井位地质设计、钻井、完井、压裂投产全过程,但不同阶段和不同地质条件下侧重点有所差异。在涪陵页岩气田开发成功引进并完善了北美非常规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但这一技术在新区探井压裂中的推广存在局限性。由于四川盆地沉积和构造类型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盆地内非常规气探井的压裂测试无法获得工业气流现象突出,相邻或同一区块探井或评价井压裂产量差异大,主要原因是甜点的裂缝和地应力等地质-工程关键参数三维定量表征及建模精度不够,针对性的分段分簇、压裂优化设计及布缝控缝定量模拟技术手段欠缺。系统总结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团队在四川盆地复杂致密气和页岩气探井及评价井压裂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地质、测井、地震、工程等多专业联合研究,定量表征非常规储层空间展布、物性、含气性、岩石力学及矿物含量、地层压力、应力场、天然裂缝等关键参数,建立了区域气藏三维地质-工程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压裂裂缝空间扩展模拟,优化射孔、暂堵、压裂液、支撑剂、排量等工艺参数,及时跟踪分析和调整必要的现场施工参数,从而增加有效改造体积、提高单井产能,探索并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体系及方法流程,在普光千佛崖组致密气和林滩场页岩气等探区应用效果显著,为类似油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实践
    刘成林, 刘新菊, 张洪军, 范立勇, 杨熙雅, 臧起彪, 代波, 孟越, 霍宏亮, 王芳
    2022, 43(5):  1238-1248.  doi:10.11743/ogg20220518
    摘要 ( 358 )   HTML ( 18)   PDF (4806KB) ( 17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页岩油是目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其地质要素、富集机制与开发特征具有特殊性,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页岩油效益开发的有效举措。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测与采样、测井资料解释、地质与工程参数分析测试等技术方法,在页岩油地质评价方面重点关注岩性、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裂缝发育程度及甜点优选;在工程评价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甜点,提出适合于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页岩油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参数。主要认识有:①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发育典型陆相页岩油,为三角洲前缘和半深湖亚相沉积,源内致密砂岩主要为低孔-超低孔、超低渗储层或非储层,根据地质和力学参数,由好至差储层综合划分为Ⅰ,Ⅱ,Ⅲ和Ⅳ共4类,其中Ⅰ和Ⅱ类储层是甜点目标。②长7段页岩油藏依赖储层流体与岩石的弹性膨胀驱动及溶解气驱动,注气补充能量潜力相对有限。针对地质评价优选出的Ⅰ类储层,采用九点法、七点法或交错排状水平井网的准自然能量开发,而Ⅱ类储层采用七点法或五点法水平井网。③长7段典型井页岩油水平井初始产量不高,初期递减率较高,后期递减率逐渐降低,生产周期较长,产量相对比较稳定。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组优质湖相烃源岩生烃动力学
    张向涛, 史玉玲, 刘杰, 温华华, 杨兴业
    2022, 43(5):  1249-1258.  doi:10.11743/ogg20220519
    摘要 ( 202 )   HTML ( 10)   PDF (2438KB) ( 10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两种升温速率下的玻璃管封闭体系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最大程度排除烃类裂解的影响,揭示了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古近系文昌组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的生油与生气的绝对产率及其与成熟度的理论共变模式。通过生烃模拟实验提供的精确产率数据,首次建立了该区文昌组优质烃源岩生成重烃(C14+)及降解气(C1-5)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利用地质推演的手段重建了半深湖相烃源岩生成重烃-烃气转化率与地层温度的理论协变关系,结合生烃洼陷的埋藏史-热演化史,认为惠州26洼文昌组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进程具有“早油晚气”的特点,早期石油快速生成,对应的地质年代跨度介于40~15 Ma,地温范围为95~160 ℃,而晚期主力烃源岩生成大量天然气,对应的地温范围为119~205 ℃,烃源岩现处于生气阶段的末期。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油-源对比
    郭喜浩, 徐昉昊, 黄晓波, 江涛, 梁浩然, 李长志, 李智超
    2022, 43(5):  1259-1270.  doi:10.11743/ogg20220520
    摘要 ( 215 )   HTML ( 14)   PDF (2871KB) ( 1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元统计分析可以综合考虑多个相关参数间的相互联系,在分类判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多套烃源岩发育的复杂背景下油气源对比的有效方法。然而不同的多元统计方法在同一案例中的对比应用以及各自的适用性尚没有学者进行专门的研究分析。渤海湾盆地渤东凹陷发育多套烃源岩,不同构造的油气来源异常复杂,是利用多元统计分析进行油-源对比的最佳案例。综合对比主成分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以及Bayes线性判别分析的应用情况,发现主成分分析不能区分不同层位的烃源岩,因而不能用于渤东凹陷的油源对比,而Fisher和Bayes线性判别分析建立的模型可以区分不同层位的烃源岩,但都不能准确识别混源油。在Bayes判别模型得到的分类概率的基础上,通过优化Bayes判别模型的判别准则,建立了适用于渤东凹陷的油源判别模型,并识别出渤东凹陷存在4类油族,其中油族A、油族B、油族C分别来源于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烃源岩,而油族D为来源于东三段和沙一段-沙二段烃源岩的混源油。